谷歌放弃与其合作,微软拒绝重启收购谈判,雅虎和杨致远失去的不仅是面子,更多的是一家昔日辉煌的互联网公司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家年收入超过70亿美元、月均独立用户访问量突破5亿次的互联网公司,无疑是这个行业的庞然大物。而不幸的是,它现在却几乎成了一个笑柄。曾作为 全球互联网象征的雅虎公司,现在连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变得模糊了:它目前的市值只有排在第一位的谷歌的1/4,2008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滑 64%。
半年以前,坐在微软的谈判桌上,雅虎拒绝了前者折合每股33美元的收购提案。而在11月5日这一天,它接连遭受了两次抛弃。
杨致远曾在3个月前平息了激进大股东卡尔?伊坎(Karl Ican)的责难,保住了他的CEO头衔和在董事会的席位,而赢回了一点表面上的尊严。
但现在,他却不得不再次抛弃这最后的一点尊严。11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Web 2.0峰会”上,杨致远声称现在他希望雅虎被微软收购。几个小时前,因美国司法部门对“互联网广告市场垄断”的忌惮,谷歌刚刚宣布放弃与雅虎搜索广告的交 易。“谷歌不愿意维护这次交易,我们非常失望。”杨致远表示。
这时雅虎的股价已缩水到每股13美元,与1月底微软收购雅虎的“参照股价”33美元相比,蒸发了近?60%。
可以想象,穷途末路主动抛出橄榄枝的雅虎会遭致怎样的羞辱—11月7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悉尼放出话来:微软已没兴趣重新考虑收购雅虎。“坦率讲,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还会这么想。”鲍尔默语带讥讽。
同为竞逐互联网霸主的失意者,鲍尔默和杨致远在长达11个月的博弈、观望和僵持中维系着对彼此的傲慢。这种“失意者”之间的矜持,使一场价值近500亿美元的收购终告破灭。
回顾几个月前的强硬,杨致远或许不免感叹:当初要不是谷歌在背后撑腰,雅虎已经和微软走到一起了。
在微软收购雅虎乃至其后的一系列事件中,谷歌扮演了不折不扣的“搅局者”角色—如果微软和雅虎试图联合打造另一个千亿美元级的互联网巨头的话,谷歌绝不会让自己置身事外。
早在2月初,微软刚发出对雅虎的收购要约时,谷歌便一反常态地呼吁美国司法部门介入针对这场交易的“反垄断”调查。随着谈判的深入,微软认为雅虎的业绩不足以使微软开出更高的报价,而雅虎则认为微软严重低估了公司的价值。
当双方龃龉日深并进入僵持阶段之后,4月10日,雅虎与谷歌宣布尝试“一次为期两周的短期合作”,大约将有不到3%的雅虎搜索将会采用谷歌的搜索广 告系统。尽管雅虎称这“并不意味着雅虎将会加入到谷歌的Adsense搜索项目当中,也不能证明公司未来将会与谷歌建立更广阔的商业关系”,但显然雅虎试 图以此作为与微软谈判的砝码,以表示它仍在考虑其它的合作方案。
谷歌聪明地顺应了雅虎的骑墙心态,但这绝非事情的全部。5月底,在雅虎再度拒绝了微软将每股提升至35美元的新一轮收购报价之后,双方的关系已几近冰点。更多的迹象表明微软已丧失与雅虎进一步周旋的耐心。
然而,就在雅虎宣布正式终止与微软一切谈判的6月13日当天,它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与谷歌正式启动搜索广告的合作—“环环相扣”的紧密绝非巧合。
如果这份为期10年的协议能够被履行的话,雅虎第一年便可从中获得8亿美元来自谷歌的搜索广告收入。然而,微软和大型广告商纷纷跳出来表示反对,向美国司法部门称该交易将会“使谷歌控制过多的搜索广告市场”—“反垄断”的大棒传给了微软。
7月2日,在美国反垄断协会的敦促下,美国司法部对这桩可能发生的交易展开调查。此后,谷歌与雅虎一而再地推迟交易开始日期,并在司法部门的压力 下,于10月底重新提交了修订后搜索广告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期限由原来的10年缩至2年,更重要的是雅虎来自谷歌的搜索广告收入不能超过自身搜索广告收 入的25%,这意味着雅虎第一年最多只能获得2亿美元来自谷歌搜索的广告收入。
然而,11月5日,在美国司法部打算就修改过的交易提起诉讼前大约一小时,谷歌突然“畏难而退”了。它单方面宣布取消这项可能即将发生的交易,而雅虎经过了5个月孤注一掷的等待后,除了蒸发的百亿美元市值之外,一无所获。
并不难想象这场合作对雅虎的重要。它本有望每年获得一笔成本接近于零的数亿美元广告收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当谷歌取消这项合作交易之后,雅虎的失望 与彷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得出结论,漫长的、代价昂贵的审理过程并不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尽管我们相信将最终胜诉。”谷歌CEO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
促成谷歌最终放弃这项交易的原因,并非谷歌对美国司法部审理程序的忌惮和畏惧,而是因为这项与雅虎的合作对谷歌并无实质的好处,因而退出对自己并无伤害,相反可能更有益—目前,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的份额已突破70%,而雅虎的市场份额不足10%。
这项合作并不像杨致远认为的那样,是“提升双方竞争力”的善举,它最终只可能便宜了雅虎。如果雅虎最终发现,与谷歌的合作能使自身的收益更强,它将可能彻底放弃搜索业务,但这只是一种猜测。
反之,一旦交易流产,雅虎便失去了从谷歌获得的数亿美元现金,雅虎的搜索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下滑(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它一直在下滑)。相对谷歌而 言,雅虎在搜索广告市场根本不具有竞争力;而相对于雅虎,微软在搜索市场的份额下降得更快—这一切都是谷歌希望看到的。美国广告网络公司Look Smart CEO爱德华?韦斯特(Edward West)无可奈何地表示:“谷歌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增长。”
“我们当然对这项交易无法进行下去感到失望,但我们更不愿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司法战争导致背离我们的核心业务,那就像是在创新之路上突然刹车。”谷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戴维?多姆德(David Drummond)针对这场“失利”的交易表示。
让我们再来看看真正“失利”的雅虎吧—它丢掉的不仅是一块价值数亿美元的、眼看就吃到嘴里的肥肉,还有100多亿美元的市值,以及被微软收购的最后机会。当它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进圈套又爬出来之后,才发现一切为时已晚。
也许人们真的要问一个问题了:当一家公司把未来全都拴在这样一场虚无缥缈的交易上做赌注的时候,它是否真的已经丧失了独立存在的理由?
在向微软示好的同时,杨致远仍坚持否定一切外部对雅虎“独立价值”的批评。他说他和董事会一直认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这次交易没成功,双方都有责任。
对他重掌雅虎CEO权柄16个月以来的所作所为,他声称:“做这个决定不容易,我并没有敷衍了事,我相信在雅虎我已经做了该做的事。雅虎经历了很多变化,见证了很多来来往往的人,但是我们完成了我们一贯执行的计划,雅虎能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我感到非常自豪。”
“对于过往发生的一切,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杨致远说。当被问及雅虎是否还能重振1990年代末的雄风时,他干脆地回答:“绝对能!我们光今年就收购了40家公司。”
不错,雅虎改变了很多。这一年多以来,雅虎已经越来越像一家Web 2.0的公司了。它提供了雅虎开放服务(Yahoo Open Service),允许第三方自行开发的应用与雅虎开放的功能结合,“这和Facebook存在很大的差别”,杨致远表示。
雅虎还尝试让搜索体验变得丰富,推出了Search Monkey和BOSS—它们集成了第三方应用并将搜索作为一项Web业务,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搜索体验。“雅虎是一个让人们在因特网上随心所欲的消费者品牌。”杨致远表示。
投资者却没有像杨致远那样乐观,他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大量无效的收购被堆放在一起,由于缺乏必要的整合,与现有的产品线重叠而无用武之地;在公 司是被收购还是独立发展的未来选择上,身为CEO的杨致远始终闪烁其辞左右摇摆;及在他复出之后,公司仍然缺乏一个“聚焦的、能通过内在逻辑凝聚的愿景” —这些前任CEO特里?萨缪尔(Terry Samuel)留给雅虎的麻烦,杨致远并不能化解,甚至还会使之加剧。此外,越来越愤怒的投资者还得忍受公司利润的持续下滑,以及大部分高管在一年之间的 先后出走—当然,杨致远本人例外。
“雅虎需要一个新的CEO,他将是雅虎的奥巴马。”知名博客TechCrunch作者之一迈克尔?林顿(Michael Lyndon)表示,“雅虎需要一个新的领袖,能够激发人们的士气,制定可被信任的计划,在他的领导下,雅虎将重新战斗,并最终让它的用户们相信,雅虎能 重新在互联网世界中崛起,但这个人不是杨致远。”
雅虎的未来在哪里?不妨先回顾一下并不遥远的过去—2005年9月,当雅虎大张旗鼓地在中国收购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的时候,被问及与谷歌的竞 争,杨致远的回答是:“未来鹿死谁手,现在我们谁也不知道。就像打棒球,我们赢了第一局,他们赢了第二局,但还没有到分出胜负的时候。”
那时,雅虎一个季度的赢利超过7.5亿美元。3年过去了,而今的杨致远和雅虎,面对谷歌甚至是微软,还能找到一点当年的自信和从容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